在迟浩田担任济南军区政委期间,他特地去探访了一位伤残退伍军人。见到对方的一刻,迟浩田热情地将他紧紧拥入怀中,仿佛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般。他满怀敬意地对这位退伍军人说:“你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奉献了一切,和平时期又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,你不仅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,也是人民的英雄浙江配资门户,沂蒙人民的骄傲。”
这位英雄名叫朱彦夫,来自山东沂源,1947年加入华东野战军,奋战在激烈的战场上。朱彦夫在战场上屡次立下赫赫战功,但也多次负伤,最终失去了左眼。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,他受伤最为严重。那一战后,他倒在了满是血泊的战场上,被送进医院时,身体已经千疮百孔。为了保住生命,医生不得不截去了他的双手和双脚。朱彦夫成了“肉轱辘”,被评为特等伤残军人。
战后的日子里,当其他人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下,朱彦夫却面对着更加严峻的生存考验。失去了双腿双脚,朱彦夫该如何继续生活?但他并没有被命运打倒,他从蚯蚓身上得到了启发——蚯蚓没有四肢,依然能够在泥土中爬行。朱彦夫不放弃,他用牙齿咬着笔练习写字,用舌头和嘴唇翻书。凭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,这个大字不识的普通农民居然成了村里知名的文化人。
他还决定将自己的学识传授给村里的其他人。朱彦夫成为了农民文化夜校的校长,并且还兼任教员,教授村里的农民文化。此后,他又当选为家乡村的党支部书记。想象一下,一个没有双手和双脚的党支部书记,这在全国范围内几乎是无与伦比的奇迹。
展开剩余73%身残志坚的朱彦夫不仅没有让自己的生活被困境压垮,反而引领着乡亲们共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,他将曾经贫困落后的小村变成了一个先进村。朱彦夫创造的这一人间奇迹深深打动了迟浩田。即使事务繁忙,迟浩田也要挤出时间,亲自去探望这位非同寻常的英雄。
那天,迟浩田将朱彦夫搀扶坐在沙发上,和他深情地交谈。迟浩田感慨万分地说:“我也曾受过伤,身体里也曾有过弹片,虽然伤势比你轻得多。”实际上,在解放战争时期,迟浩田和朱彦夫曾在同一个华东野战军,朱彦夫在王建安指挥的第八纵队,而迟浩田则在许世友指挥的第九纵队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他们是战友,相见恨晚。迟浩田激动地告诉身边的人:“老朱不仅是我们解放军的光荣,也是沂蒙人民的骄傲。” 朱彦夫听后,眼里忍不住泛起泪光,这些话触动了他内心深处的感动。几十年来,他第一次听到如此真挚的话语,而对方,竟然是济南军区的政委。
朱彦夫激动地说:“首长,谢谢您。”然而迟浩田笑着摆手说道:“别叫我首长,我也是战争中的一名幸存者,是命运让我站到了今天的位置。我们是战友,是在同一个时代并肩作战的战友。‘战友’二字,意味着什么?是革命同志,是生死兄弟。”
迟浩田还特地为朱彦夫带来了一些营养品,嘱咐他要好好保养身体,享受一个安宁的晚年,并告诫他:“只要你健康地活着,那就是你家人和社会最大的财富。”迟浩田这一番话令人动容,展现了政治工作出身的将军深厚的人文关怀。
朱彦夫感动得几乎要流泪,他说:“迟政委,别看我现在没有双手,但我依然能写字。”说完,他真用手腕夹住钢笔写下了几个字:“首长亲临探望,这说明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。”
迟浩田得知朱彦夫有意写自传后,给予了全力支持,他激励朱彦夫将自己的战争经历写出来,让后代铭记那些为革命献身的先烈们。“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,值得全力支持!”迟浩田充满期待地说。
朱彦夫满怀激动,暗下决心,一定要将这部书完成。然而,对于一个没有手和脚的人来说,写书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。刚开始时,朱彦夫每天只能用嘴写一个字,慢慢地,他学会了用嘴和胳膊一起写字,虽然这非常痛苦,但他没有放弃。毕竟,战场上的生死考验他都敢面对,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?凭借惊人的毅力,朱彦夫最终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,完成了30万字的长篇小说《极限人生》。
当书稿完成后,朱彦夫第一时间写信报告给迟浩田。那时迟浩田已是国防部长。1996年,当《极限人生》正式出版时,迟浩田已经升任军委副主席。尽管每天忙于国家大事,迟浩田始终未曾忘记老战友,他亲自为这本书题写了书名。
三年后,朱彦夫又创作了第二本小说,迟浩田再次亲自为他作序,并赞扬朱彦夫自强不息的精神,认为这是青年人应当学习的楷模:“朱彦夫是民族的骄傲,是青年追求的希望之星。”
2019年,朱彦夫被授予“人民楷模”国家级荣誉称号,并获得“最美奋斗者”个人称号。同年浙江配资门户,他还被评为“感动中国”年度人物。如今,已经89岁高龄的朱彦夫仍旧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,成为了所有人心中永不熄灭的英雄灯塔。希望这位老英雄的晚年充满幸福与安康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